梅竹松,字介凡,號雪庵,1892年6月出生在潛山縣水吼一農家。梅竹松從小熱愛學習,小學畢業后考進安慶六邑中學,六邑中學畢業后又考入安徽警察學校學習。在校學習期間即接受新思想,參加學潮運動,是其中的活躍分子。
1919年11月底,受省學聯派遣,梅竹松與同學秦英豪等回鄉開展學生運動,組織成立了潛山縣學生聯合會,聲援北京“五四”運動。其間他還經常同本地進步人士程之鳳、余良鰲、王長青、胡紹瑗等集會串聯,向民眾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喚醒人們了解窮人為什么窮、富人為什么富的原因。?
1925年上半年,經共產黨員程千里考察介紹,梅竹松同程之鳳、余良鰲、王長青、胡紹瑗等一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年夏,成立了由他們五人組成的五廟黨小組。
1929年,在中共潛山縣委的領導下,梅竹松等人積極投入到建立農會組織、發動梅寨起義的繁重工作中。?
梅寨是水吼嶺西邊一個比較有名的山寨,崇山峻嶺,道路崎嶇,是古代農民起義軍經常聚集的場所。梅竹松和胡紹瑗決定以此寨為根據地,樹旗起義。?
1930年5月,梅竹松等一批人組織40多位貧苦農民成立了石河鄉農民協會,并在大栗樹徐家享堂召開有1000多人參加的民眾大會,推舉梅竹松為農會主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石河鄉農會會員增加到150多人。梅竹松選擇其中身體好、熱情高的100人組成石河鄉農會赤衛隊,由梅魁北任隊長,李焰尊任副隊長兼軍事教練長。1930年6月,石河鄉農會擴大為石河區農會,下轄黃龕、九山、佛太、上新、程沖、吳橋等6個鄉農會,區農委領導成員除少數調整外,大部分以石河鄉農會的原職升任。接著在赤衛隊的基礎上成立了游擊隊第一營,共300人,下轄2個連6個排12個班,梅竹松兼任營長,區農會辦公處由大栗樹遷至王家鳳形祠堂。?
為進一步擴大聲勢,壯大隊伍,6月19日,石河區農會在大栗樹又召開了有2000多人參加的民眾大會。區農會主席梅竹松號召大家行動起來,打倒土豪劣紳,實行耕者有其田,男女平等,并動員婦女剪發放足。到會民眾齊聲高呼“打土豪,捉劣紳,大家來把田地分”“窮人一條心,活捉崔樹龍(時任國民黨潛山縣長)”等口號,會后不久,當地的5名大劣紳被農會鎮壓。?
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使得土豪劣紳驚恐萬狀,紛紛攜帶家財,逃到王家牌樓躲避。王家牌樓建有碉樓,且有崔樹龍的潛山縣衛隊派兵駐守,加上當地的民團武裝,共有上百人日夜守衛。?
1930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獨立2師決定攻打王家牌樓,以便搶運囤積在那里的糧食,解決群眾饑荒和部隊用糧。梅竹松參與制訂了攻打牌樓計劃的師黨委擴大會議,并親自率領游擊隊1營參與戰斗。因叛徒告密,敵人事先知道了消息,加強了防守,并增援了大隊人馬,致使獨立2師3路進攻均遭敵人伏擊,部隊傷亡嚴重,只得撤出戰斗。8 月初,梅竹松率隊隨主力紅軍向霍山方向轉移時,又遭敵人圍追堵截,隊伍打散,梅竹松被敵人抓住,關押于南京監獄,雖遭多次審訊,因未暴露身份,后被保釋回家,于1949年5月在家鄉病逝。
來源:潛山市史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