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抗日戰爭剛剛結束,得到美國支持的國民黨政府企圖壟斷勝利果實,加緊部署發動全面內戰。9月13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發出指示,明確規定“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是黨的一項“全國戰略方針”。根據黨中央指示,皖中的新四軍7師開赴蘇北、山東解放區,留下小部分武裝隊伍進入大別山區,開展隱蔽的敵后斗爭,建立游擊根據地,為皖西地區的解放留下革命的火種。
10月,根據華中局指示,皖江區黨委和7師決定由白湖中心縣委書記桂林棲留在皖中,領導皖中地區的敵后斗爭。同時決定7師沿江支隊沿江團2營教導員鐘大湖與桂林棲會合,并與白湖團、沿江團留下的部隊合編為皖西大隊,桂林棲任政委,鐘大湖任大隊長,帶領皖中的堅持部隊開展敵后斗爭。?
隨著國民黨控制了皖江地區多個城市,并向皖江游擊區逼進,斗爭形勢日益緊張。為避敵鋒芒,保存實力,皖西大隊決定由巢湖向西撤離。10月中旬,桂林棲、鐘大湖率領皖西大隊280余人來到潛山縣后沖西嶺,同先期到達的張偉群、楊震的桐懷潛游擊大隊會合,隨即在后沖大虎叉召開了連以上干部會議,決定將兩支共400余人的武裝合并,番號仍是皖西大隊。同時,決定成立中共皖西工委(亦稱大別山工委),桂林棲任書記,張偉群任副書記,駐地在潛山縣后沖日光華氏祠堂。明確以桐潛交界的后沖、水貴、蔣鐵、螺絲嶺一帶為中心,向周邊發展。
會后,皖西大隊兵分8路,到潛山、岳西、桐城、舒城、廬江、巢湖一帶開展活動,不僅牽制和打擊了敵人,而且擴大了我黨我軍的政治影響。它像茫茫長夜里點燃在皖西大地上的8堆篝火,照亮了皖西南大地,使人民群眾看到中國共產黨沒有離開他們,人民軍隊就在他們身邊。
皖西工委成立時,由于國民黨反動派抗日戰爭后期在皖西山區大搞“清鄉”,桐、懷、潛一帶黨的組織活動基本停止,皖西工委面臨著重建地方黨組織的任務。為此,他們著手把失去組織關系的黨員重新組織起來,審查了一批沒有暴露共產黨員身份仍積極為黨工作的黨員的黨籍,發展了一批農民積極分子入黨。不到3個月,皖西工委在潛山、桐城、岳西、舒城、懷寧等縣恢復和發展黨員數百人,組建了部分黨的區委、支部和小組,建立了工委,開設黨的地下交通站和情報站,懲辦了叛徒,從而純潔了黨的組織,黨的活動開始活躍,為開展游擊戰爭準備了骨干力量。
從1945年10月到1946年6月,是皖西工委、皖西大隊開展敵后斗爭異常艱難的歲月。國民黨反動派趁新四軍北撤之際,派桂系48軍和川軍144師、107師進駐安慶城區及各縣城、集鎮和交通要道,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發動內戰。在皖西山區,國民黨駐扎了1個保安旅的正規軍,加 上地方保安團及區、鄉武裝,共1萬余人。而皖西大隊僅400余人,不足敵武裝力量的1/25。加之新四軍北撤以后,縣、區、鄉政權全部落入國民黨反動派手中。國民黨利用其兵力強、政權在握的優勢,采取各種措施圍剿我武裝力量。他們在山區實行拆屋并村、連保連坐、修筑碉堡、增設潛伏哨、盤查哨等手段,采取“梳篦式”的會剿戰術, 妄圖困死、餓死共產黨游擊隊。中共皖西工委和皖西大隊的處境十分險惡。?
1945年12月的一天,桂林棲、張偉群率領武裝游擊隊由黃柏向岳西巍嶺方向進發,夜宿彭河杏花村。當夜遭敵突然襲擊,張偉群頭部負傷,背電臺的戰士被俘,電臺、馬達丟失。皖西工委、皖西大隊與上級失去聯系。?
桂林棲、張偉群率部奮力突圍后,轉移到后沖西嶺,與鐘大湖部隊會合,決定派7連連長張有道、手槍隊指導員劉建民帶2個排去鄂東尋找新四軍5師。其任務是:了解5師活動地區,以便在皖西情況緊張時,向5師部隊靠攏;并請求5師幫助解決1部電臺、馬達和部分彈藥、經費。?
1946年1月,張有道、劉建民等到達鄂東禹王城附近的中原軍區獨立第2旅旅部,向旅政委張體學作了匯報。張體學即轉報軍區首長一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李先念指示由獨2旅解決電臺、馬達、彈藥及經費問題。3月20日,李先念司令員致信皖西工委書記桂林棲、皖西大隊大隊長鐘大湖,說:“劉建民同志到我師,略了解你們那里的情況,目前時局雖已和平,國民黨內部一部分反動派以何應欽、白崇禧為首企圖利用反蘇破壞和平,因此東北大戰難免,以至華中特別我師很可能再重打內戰,但無論如何和平終久是要實現的。可是你們仍要嚴重提高警惕性,廣西軍仍是極反動的,我們要運用和平大大擴大統一戰線工作,使自己不至受到孤立。?
我這里干部頗多,東北華北需要大批干部,可是交通無著,決定從你處去100以上之干部,他們現化裝便衣,每人帶手槍1支,到達你處后,如能集體通過,完全乘著夜間一下沖過去,若如此不穩時,可以化整為零通過,望多方加以協助,到達你區時,并由你指揮通過之。?
我們現即想了解皖省敵情之部署,特別是六安、合肥、舒城、桐城、廬江、安慶、無為究駐哪一些部隊,敵之封鎖設備如何?望能在短期送一情報給我們,我們要求劉建民同志再來報告一次。
聞你們財政困難,可是我大軍計6萬多人,限制于窄小地區,財糧無著,目前正請示中央解決之。”?
3月下旬,劉建民繞道武漢、安慶,返回皖西,帶回李先念的信,使皖西工委、皖西大隊的干部、戰士受到極大鼓舞。
為了粉碎敵人的“清剿”,皖西大隊經常在深夜行動。在搞準情報的情況下,襲擊敵鄉公所,懲治那些頑固不化的敵特分子和自首分子,并張貼標語,搞得敵人心驚膽顫,不得安寧。同時,在皖西各縣組織了多支游擊隊,發動群眾,打擊敵人。?
1946年6月,在國民黨反動派對我解放區發動圍剿時,我華中、中原一些部隊,在突圍轉戰途中,先后到達皖西,給皖西斗爭局面帶來新的轉機。
7月中旬,原新四軍2師6旅17團改編的定(遠)滁(縣)全(椒)縣總隊獨立營200余人,來到潛山縣水貴同鐘大湖部會合。?
8月13日,獨2旅副政委熊作芳和參謀長李繼開率300多人到達潛山后沖,與張偉群、鐘大湖部會合。
他們的到來,不僅增加了皖西的革命武裝力量,而且對穩定困難時期的皖西大隊指戰員情緒,提高士氣,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幾支部隊會合后,在潛山、岳西、桐城、舒城、霍山、六安一帶活動,很快打開了斗爭局面。?
1946年10月,按華中分局指示,皖西大隊改建為皖西支隊,鐘大湖任支隊長(亦稱司令),政委、副政委分別由桂林棲、張偉群擔任。下設3個大隊,以黃柏山區為基點, 向周邊縣發展。?
1947年2月下旬,桂林棲從蘇北華中分局匯報工作后回到潛北山區,在桐潛交界的螺絲嶺召開了皖西工委擴大會議,宣布成立3個縣委2個工委,即岳北縣委、潛太縣委、舒六縣委、桐廬工委、廬北工委。同時,整編了皖西支隊,成立5個大隊和1個直屬隊。各大隊按照分工在各自活動區域內積極開展武裝斗爭。活動區域主要在潛山、岳西、桐城、舒城、霍山、英山、六安、廬江、懷寧、太湖等縣。由于皖西工委和皖西支隊執行了正確的政策和作戰方針,皖西支隊常打勝仗,在游擊活動區域內各縣國民黨自衛隊均遭嚴重打擊,不敢隨便出來活動。到1947年3月,皖西支隊活動區域東至巢湖,西達英山,南抵長江,北到六霍。?
1947年3月,為適應全國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鄂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劉昌毅率部600余人來到皖西。3月27日下午,在潛山縣槎水大佛寺,劉昌毅與桂林棲、鐘大湖、張偉群等會合,并轉移到官莊林家沖召開領導干部會議。雙方互相介紹了情況,分析了斗爭形勢,研究了堅持和發展皖西革命斗爭的若干問題。決定對皖西各部隊實行統一領導,成立皖西人民自衛軍,劉昌毅任司令員,負責全面工作,側重軍事指揮;鐘大湖任副司令員;桂林棲任政委, 并分管地方黨組織建設和群眾工作;胥治中 (原鄂西北軍 區野戰旅政治部主任)、張偉群任副政委。林家沖會議解決 了黨在皖西地區斗爭的統一領導問題,為堅持皖西斗爭、創建和發展敵后游擊根據地、迎接劉鄧大軍千里攻進大別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月到9月,皖西人民自衛軍與敵進行了近50次戰斗,連戰連捷,共打死打傷敵人3500余人,繳獲各種槍械1700余件及大批軍用物資、糧食、布匹。皖西人民自衛軍發展到4000余人,地方小游擊隊發展20余支,有的地方還建立了鄉小隊、區中隊、縣大隊的三級武裝體制。皖西人民自衛軍從大別山打到巢湖邊,從六霍打到長江邊,人民歡呼,敵人膽寒,迫使敵人紛紛撤出外圍據點,龜縮到縣城附近,不敢輕易出來活動。皖西根據地由原來的潛北幾個鄉,擴大到20多個鄉,縱橫百余公里。?
1947年夏,中原局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后,中共皖西工委由華中局領導改屬中原局領導。9月,中原局對皖西工委領導機構及其下屬組織進行了調整、充實。由3縱隊政委彭濤兼任皖西工委書記,于一川、桂林棲任副書記。下設3個分工委,分工委下設縣委或縣工委。?
1947年11月9日,劉伯承、鄧小平在太湖劉家畈召開高級干部會議,鄧小平政治委員和劉伯承司令員分別作報告。會議決定成立皖西區黨委、皖西軍區和皖西行署。皖西區黨委由彭濤任書記,桂林棲、于一川任副書記。皖西區黨委下設 1、2、3地委(1949年1月又增設4地委)。以皖西部隊活動地區為基礎,組建皖西軍區,下轄3個軍分區。皖西軍區成立后,皖西人民自衛軍番號撤銷,其所屬部隊分別編入中原解放軍3縱隊及皖西軍區各區分區。至此,中共皖西工委、皖西人民自衛軍歷史使命勝利完成。
來源:潛山市史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