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山野風光、住精品民宿、品農家飯菜……已成為到安徽潛山市游客的“標配”。十一假期,風格迥異的民宿一房難求,昔日閑置的農家小院,正“蛻變”為游客休閑旅游的首選。憑借豐富的旅游資源,潛山市水吼鎮民宿乘勢而起,加速發展,既讓游客遇見詩和遠方,也促進了當地群眾就業,致富增收,成為促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的重要標志。
水吼鎮北接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天柱山,境內白馬潭、天龍關、天仙峽、天柱山滑雪勝地等景區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民宿熱,知竹軒、歸云居、拾光山舍、臥龍山莊……成為景區內外的一道道靚麗風景線。
近年來,潛山市相繼出臺《促進民宿規范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促進全域旅游發展若干政策》,設立“旅易貸”,解決民宿業主融資難題,為水吼鎮民宿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依托旅游資源優勢,水吼鎮堅持政府引導、村民主導、因地制宜,在天水路和水馬路沿線,以景區為集聚點,以點帶面,連點成線,串珠成鏈,著力推進民宿集群建設。”該鎮旅游辦公室主任曹晗介紹,以白馬潭景區為依托,建成知竹軒民宿,以天仙峽景區為依托,建成花溪谷、花海、兮居、山野小居;以天柱山大龍窩景區為依托,建成臥龍山莊、林韻山居、拾光山舍、歸云居。目前,該鎮有11家精品民宿,環天柱山民宿集群初現雛形。
為提升民宿品味,形成品牌效益,水吼鎮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到外地參觀考察,借鑒外地經驗,從規劃布局、道路建設、品質提升、特色設計、規范服務、行業指導等方面全面推動民宿發展。
此外,該鎮還以“量質并舉、深耕特色”為思路,依托閑置民房和鄉村自然景觀,挖掘當地風土人情,從設計理念上下功夫,在體驗內容上做文章,差異化發展,個性化打造,走“一宿一品”的發展路子,做到“進門有特色,出門很精彩”。
坐落于白馬潭景區的知竹軒民宿,以“竹文化”為內涵,無論是院墻,還是室內裝修乃至物品用具,都凸顯竹特色,讓人感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韻味。花溪谷民宿位于天仙峽景區,每年春夏季,數十畝鮮花盛開,姹紫嫣紅,游客出門便可以賞花。
民宿是一種有溫度接地氣的旅游住宿體驗,山野小居經營者王照認為:“民宿不是單純的住宿產品,還是文化產品,需要為客人提供更多體驗性內容。”山野小居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周邊環境,采用黑白灰現代簡約的設計裝修,建了實木走廊與實木觀景臺相呼應,四間客房以春夏秋冬命名,每間房設計和陳設各異,小而精致,既有特色,又有情懷,民宿后面有大片菜園和野生茶樹,為游客提供漫食、漫游、和星空對話的鄉村體驗。
正在建設當中的紙巖民宿,利用舊房子進行改造,并結合現代旅游需求,建設民宿住宿區、果蔬采摘區、漫步觀光區和房車營地,斷垣殘壁的老屋,在拯救中開始“復活”,傳統村落的風貌展現出新的生機。
“注重體驗,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才能讓游客留下來,住下來。”曹晗介紹,水吼鎮民宿經營者們根據游客個性化需求,建設了茶室、書吧、游泳池、魚塘和露天觀景臺。安靜的環境、貼心的服務,民宿為游客心靈回歸打開新的窗口。游客回歸大自然,沉浸式了解當地文化,在民宿打卡游逐漸成為旅行時尚。
據了解,水吼鎮在發展鄉村游的同時,實施“民宿+”發展模式,構建“民宿+紅色旅游”“民宿+親子游”“民宿+康養”“民宿+戶外運動”“民宿+生態農業”,極大豐富了旅游產品體系。
水吼鎮鎮長張文革表示,為發揮旅游業帶動功能,助推鄉村振興,水吼鎮將繼續整合資源,在民宿管理服務、特色農產品推廣上對民宿發展進行扶持,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推出不同的民宿主題,逐步實現布局合理化、設計個性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標準化,經營特色化,引導民宿高質量發展。(文/張澤勝?陳興旺 圖/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