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地處大別山最南緣,是大別山山地與沿江丘陵過渡區海拔最高的山地,將皖河兩大主要支流皖水和潛水分隔。區內地質構造獨特、地形氣候復雜、生態環境多樣,為復雜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分布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然而,正因其位于大別山邊緣,且自然景觀壯麗優美,自古以來就伴隨有不同程度的人為活動。因此,天柱山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是優越的自然條件與長期人為活動雙重影響的產物。在這里,既能看得到萬畝竹海的壯觀景象,也能看得到安徽麝等極其罕見的瀕危動物蹤跡,既能看得到成片人工杉木林,也能在林下發現安徽老鴉瓣這樣的地方特有種。天柱山,成為優越的自然條件與悠久的人為活動彼此滲透、互相博弈的場所。
? ? 大別山地處北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征,在夏季截留來自東南向的海洋暖氣流,形成大量降水,在冬季阻擋了西北向的南下寒潮,并帶來豐厚雪水,使區域內發育有各種典型的中亞熱帶山地森林植被類型,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的最北界,是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交錯分布地帶,植被的垂直地帶性明顯,是中國大陸東部第三級階梯重要的氣候和生態交錯區,蘊藏著多樣的植被類型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因此大別山區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域,也是植物調查研究的熱點區域之一。
? ? 天柱山位于大別山南坡最邊緣地帶,是華北、揚子兩大板塊之間大別造山帶的東段和郯-廬斷裂帶的復合部位,以郯廬斷裂帶上最美花崗巖地貌聞名于世,崩塌堆壘地貌雄奇靈秀。山體由變質巖及花崗巖侵入體組成,山麓則分布著少量古近紀紅色礫巖覆蓋在古巖的侵蝕面上,山勢受垂直節理控制,多懸崖峭壁,主峰天柱峰海拔1 489.8米。屬季風北亞熱帶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較長。不僅具有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又有受山區海拔影響而形成的獨特的山區氣候特點。
? ? 充足的大氣降水、良好的植被環境和較大的匯水區面積,使地表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天柱山的東西兩側,分別有皖水和潛水兩條皖河重要支流蜿蜒而過。
天柱山黃山松針葉林 趙凱/攝
? ? 天柱山最早的人類活動與宗教活動有關。早在東漢末年,方士左慈就在天柱山煉丹。梁武帝時,金陵高僧寶志卓錫于山前(今三祖寺一帶)開山建剎,白鶴道人在東南亦辟地設觀。隋代三世祖僧璨在山谷寺重建道場,傳法道信。明萬歷年間,敕封馬祖庵為佛光寺。道佛兩教的興盛,引得一眾文人來此游覽,不乏李白、王安石、黃庭堅等名士,先后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游記、摩崖石刻及其它遺跡。
? ? 與璀璨文化相隨的,是戰亂的襲擾。南宋末年,元師入關,潛山義民聚眾十余萬于天柱山筑山寨。清咸豐三年(1853年)2月24日,太平天國起義軍占領安慶。自1853年攻克南京到1863年安慶淪陷之間的10年時間里,作為保衛安慶的外部屏障,太平軍在天柱山下設有數萬駐軍,天柱山再次淪為戰場。數次駐軍均對天柱山植被造成毀滅性破壞。自太平天國駐軍以后,天柱山神秘谷以下,所有林地均遭砍伐。
? ? 1958年,天柱山成立天柱山國營林場;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此時的天柱山主要以資源開發為主,森林生態系統遭到進一步破壞。此后,天柱山寶貴自然資源的保護開始得到重視,1992年開始,成立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2005年成立國家地質公園,2011年,晉級"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至此,天柱山同時得到了林業、國土、住建多部門聯合管理,天柱山的自然資源自此得到全面保護。2018年9月份開始,所有保護地統一納入林業部門管理,天柱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開始走向系統化和專業化。
? ? 目前為止,關于大別山生物多樣性資源的調查工作主要集中在鷂落坪、天堂寨、馬鬃嶺等地,關于天柱山的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十分有限。植物調查方面,1983年,蔣木青和陳仁鈞從天柱山的植被和資源植物角度有過初步描述;2001年葉開玉等對藥用植物進行了初步整理;2009年張震和徐麗報道了天柱山有野生種子植物130科,526屬,991種,但未見名錄。動物調查方面,僅有安慶市白蟻防治協會楊成根1985年報道了5種白蟻,諸立新等2000年報道了天柱山59種蝴蝶。
? ? 2018年,在天柱山管委會資助下,安慶師范大學聯合安徽師范大學和安徽大學對天柱山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了持續一年的系統調查。本次調查共記錄天柱山分布的苔蘚植物50科88屬140種;蕨類植物19科50屬96種;裸子植物5科14屬23種(栽培種4科9屬12種);被子植物132科551屬1092種(栽培種29科41屬46種);兩棲動物2目8科21種;爬行動物 2目8科33 種;鳥類16目46科175種;獸類6目15科35種。
? ? 據初步估算,天柱山野生植物資源,約占大別山區的2/3,動物資源約占90%。以南坡山緣地帶一山之地,占比如此之高,天柱山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不可謂不豐富。
? ? 在天柱山眾多野生植物資源中,最受人關注的,是山頂灌叢中成片分布的安徽杜鵑。安徽杜鵑是安徽省省花,在天柱山總關寨沿天池峰至東關大天門一線均有成片分布,每年五一期間,漫山杜鵑,絢爛奪目,蔚為壯觀。
安徽杜鵑 王立新/攝
? ? 珍珠黃楊是天柱山植物資源中最為奇特的物種之一,其樹型優美,尤其獨特的是該種葉片直接生長在樹干上,神似魚鱗,故又名魚鱗黃楊。因其造型獨特、樹姿優美,野生資源被盜挖殆盡,天柱山神秘谷至青龍背一線懸崖絕壁上保存有大量樹齡古老的珍珠黃楊,保護價值極高。
珍珠黃楊 趙凱/攝
? ? 安徽老鴉瓣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沈顯生先生2001年發表的新種,天柱山是該種的模式產地,在總關至東關沿線林下均有分布。值得一提的是,這片區域很可能是該種僅有的分布區,保護意義非常巨大。
安徽老鴉瓣 張思宇/攝
? ? 與大別山腹地相比,天柱山現存的蘭科植物并不豐富,但調查時卻在后山銅鑼尖記錄到長須闊蕊蘭的分布,為安徽省新記錄種。在訪問時得知,天柱山也是霍山石斛、鐵皮石斛的歷史分布區,因人為采摘,現已難覓蹤跡。
? ? 天柱山的動物資源中,保護價值最高的應該為大別山特有種安徽麝。該種因其名貴的藥用價值,歷史上曾被大量捕獵,以至于該種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盡管2010年以后我們通過紅外相機先后在天堂寨、鷂落坪、古井園監測到該種的零星分布,在大別山南緣的天柱山記錄到該種仍然非常令人興奮。這預示著,在保護措施得當的情況下,該種野生資源是可以逐漸恢復的。
安徽麝 儲鵬程/攝
? ? 天柱山山頂懸崖附近,有多次勺雞的觀測記錄。這種神秘的雞形目鳥類可能已經適應了游客的存在,會悠閑地在游步道邊的灌叢中散步。另一種大別山更珍稀的雞形目保護鳥類白冠長尾雉在天柱山可能更為常見,我們甚至在海拔200m的山坡目擊過該種分布,刷新了我們對該種分布區的認識。
? ? 天柱山山腳的潛河中,分布有被譽為國寶鴨的中華秋沙鴨,但潛河很可能是該種遷徙經停場所,它們的主要越冬地應該在更上游的僻靜水潭或水庫中。潛河作為鳥類棲息地,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為藍喉蜂虎提供了繁殖場所。藍喉蜂虎是中國最漂亮的鳥類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安徽最漂亮的鳥。
藍喉蜂虎 ?趙凱/攝
? ? 此外,天氣晴朗的時候,站在天柱山懸崖絕壁之上仰望,偶爾能看到白腹隼雕、灰臉鵟鷹、鳳頭鷹、林雕、蛇雕等猛禽翱翔的身姿,運氣好,甚至能看到金雕在山頂掠過,天柱山可能是該種分布區的最南緣。值得注意的是,大別山南坡白腹隼雕的密度,可能遠遠超過其他地區,天柱山可能是該種重要棲息地之一。
? ? 天柱山地處大別山南緣,毗鄰人口密集的潛山城區,歷史上宗教文化等活動頻繁,戰亂時有襲擾,對天柱山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分布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最近一次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太平天國駐軍,神秘谷以下原生植被遭砍伐殆盡,解放后飛播的馬尾松、以及人工栽培的杉木、毛竹等,均使得天柱山植被的原始性遭到重大影響,地帶性植被的自然恢復還很漫長。
? ? 天柱山周邊涉及11個行政村和一個國營林場,涉及居民約1.4萬人。居民的生產生活不可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我們在調查工作中,經常會發現流浪貓在景區步道附近活動。這些流浪貓大多來自附近村莊,在游客處獲取食物,在食物不足時,則獵取兩棲爬行類及鳥類。在猛獸缺失的情況下,流浪貓成為天柱山的頂級食肉動物,對野生動物資源的分布造成巨大影響。
? ? 總體而言,秉承優越的自然條件,天柱山的生物多樣性資源非常豐富,亦不乏珍稀瀕危種及特有種的分布,是大別山區南坡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分布區之一。天柱山同時也是大別山區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受人類活動干擾最為頻繁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分布區。在這里,有成片的安徽杜鵑、稀有的珍珠黃楊古樹、特有的安徽老鴉瓣、神秘的安徽麝、美麗的藍喉蜂虎、兇猛的白腹隼雕、膽怯的勺雞、華麗的白冠長尾雉。在天柱山人為干擾強烈、自然恢復有序進行的山林里,野生動植物與人為活動此消彼長、相互試探,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人為活動與野生動植物分布關系的典型地區。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穩步推進,假以時日,天柱山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保護價值還將逐漸提升,更多珍稀瀕危物種在該區域的再分布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