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花崗巖地貌、石柱型花崗巖地貌、崩塌疊石(石棚)花崗巖地貌、海蝕崖、柱、穴花崗巖地貌、風蝕峰窩花崗巖地貌、犬齒狀嶺脊花崗巖地貌、圓頂峰長脊嶺花崗巖地貌。天柱山屬于崩塌疊石(石棚)花崗巖地貌。由類峰地貌的尖峰或石柱體因強烈地震等因素,而遭到破壞崩落在山谷疊積而成。是判定地殼穩定性的一種標志。這種地貌是由“尖峰”地貌崩解疊積而成,說明該類地貌產地新構造運動強烈。
據了解,花崗巖地貌在花崗巖體上發育的明顯受巖性制約的地貌景觀。花崗巖具塊狀構造,并多致密堅硬,抗蝕力強,因此常形成陡峭高峻的山地。譬如天柱山的雄偉主峰“一柱擎天”,整體錐形的“飛來峰”,形似穹廬、曲線優美的“天獅峰”,宛如游龍在天靈動飛騰的脊狀峰“蓬萊峰”“青龍背”。花崗巖風化物,又多具砂性,疏散易蝕,因此花崗巖山坡又常易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沿節理常有溝谷發育。譬如被譽為“花崗巖第一秘府”的“神秘谷”,細如縫隙的“一線天”,著名的“左慈洞”“柬之洞”。垂直節理發育的花崗巖體,在重力崩落過程中還常形成陡峭的崖壁。最有特色的花崗巖地貌景觀是峰林狀山體、饅頭狀山體和石蛋地形。
天柱山的花崗巖是了解地表構造抬升、剝蝕過程的一把鑰匙。因為花崗巖是深成侵入巖,形成時距地表5-30公里之間,其出露歷史就是地貌演化歷史。科學界慕名考察研究天柱山花崗巖的奇特風貌,曾在榴輝巖發現柯石英、金剛石,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000余篇關于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論文在國際上主要科技期刊SCI類發表。這里成長了一大批杰出的中青年地質學家,其中走出了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柱山成為繼阿爾卑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后、第三個令世界矚目的科學亮點之山。(文/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