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位于中國安徽省潛山市境內,主峰海拔1489.8m,獨立高聳、如柱擎天,故名“天柱”。公園位于華北、揚子兩大板塊之間大別造山帶的東段和郯-廬斷裂帶的復合部位。這里是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剝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壓礦物和巖石組合最為豐富的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記錄了大陸板塊碰撞、俯沖、折返的壯觀地質歷史過程,成為研究大陸動力學最典型地區之一。
1982年以來,相繼被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05年成為國家地質公園,2011年9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挪威召開的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上,榮膺“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園區內20多個地點發現了50余種脊椎動物化石,具有亞洲的地方性特色,在研究新生代初期哺乳動物演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地位,被公認為“亞洲哺乳動物的發源地之一,古脊椎動物化石的寶地”。
天柱山幾乎包羅了世界上所有的花崗巖景區的地貌景觀,奇峰、怪石、洞穴、峽谷等勝景主要分布在天柱山主峰景區、馬祖庵景區、虎頭崖景區等。以郯廬斷裂帶上最美花崗巖地貌聞名于世,尤以花崗巖崩塌及崩塌堆壘形成的神秘谷地穴地貌景觀典型獨特,堪稱世界一絕,被命名為“天柱山型”花崗巖地貌。(施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