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擁有全國唯一、全球揭露面積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壓變質帶,尤其以崩塌堆壘地貌景觀而被地質學家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花崗巖地貌,又被稱做“地球的泄密者”。文學家形容其為“山峰叢林”和“石頭宮殿”。2011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花崗巖是深成的巖漿巖,它是由地下深處熾熱的巖漿上升失熱冷凝而成。其凝結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 3Km 以下。花崗巖巖漿冷凝成巖并隆起成山,天柱山的花崗巖地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冷凝成巖和深成階段
花崗巖巖漿從地下深處向上侵入,到達地殼的一定部位(一般在 3km 以下)而冷凝結晶,形成巖體。在冷凝結晶的過程中體積要發生收縮,從而在花崗巖體中產生裂隙,即“原生節理”。花崗巖中的原生節理一般有三組,彼此近于垂直,三個方向的節理把巖體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近似的立方體、長方體的塊體。這些節理裂隙則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部分發育成為斷裂構造。
第二階段
上升到接近地表風化階段
花崗巖體接近地表,地下水作用增強。在地下水作用下,花崗巖中的主要礦物長石變成了粘土礦物。這種變化最易發生的部位是被原生節理切割成的立方體、長方體的棱角處。久而久之,受原生節理切割而成的立方、長方形的塊體,就變成了一個個不太規則的球體,稱為“球狀風化”,形成的球狀巖塊稱之為“石蛋”。
第三階段
繼續上升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并接近剝蝕階段。天柱山最終呈現出奇峰、怪石、幽洞、峽谷等自然景觀,以至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題天柱峰》一詩中贊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天柱山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早在漢武帝時就封為“南岳”,歷代都有人文活動。建國后開發為安慶天柱山風景名勝區,先后獲得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等稱號。